about us
home
欢迎来到银狐洞风景区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news
Scenery Map
INSURANCE
record
CONTACT US
      NEWS新公告:
  • 北京有个银狐洞,里面这个银狐,来历甚至超过人类的认知

旅游服务
景点导游
古村纪事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休闲娱乐
周边景点
景区购票

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随着大房山樵采和矿山开发的解禁,英水沟流域逐渐出现多个村落。

清康熙三年(1664年),县令佟有年主持编纂的《房山县志》完稿,内记载房山县179个村庄名称,英水沟有村名三英水。其情况与现状相同,说明该村已经成村。

1911年,房山县行政设置5个分区,三英水村属于西北区管辖。

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房山县志》记载,房山县设9个区。其中五区为佛子庄一带,下英水仍属三英水村。村内有家庭41户,人口为506人。

新中国初期,设京西矿区,下英水归北京市京西矿区管辖。

20世50年代至60年代,下英水区归佛子庄乡管辖,在废除乡(镇)建制后实行人民公社制后,依旧归佛子庄管理区上英水大队管辖。佛子庄人民公社后改名为班各庄人民公社、东班各庄人民公社。

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国家撤销人民公社、大队建制,实行乡(镇)、村建制。下英水村为东班各庄乡辖村。

1993年,东班各庄乡与长操乡合并,成立佛子庄乡,下英水村为其直属行政村

   2012年,该村由于位于采空区,因此全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村落空置下来。

民国《良乡县志》中的下英水村(1927年)

东班各庄辖村-下英水村(1991年)

下英水村在佛子庄乡的位置(1993年)

下英水村在房山区的位置

下英水村卫星图

下英水村在房山区北部佛子庄乡的南部,大石河中游南侧的一条山峪内,山峪西侧山峰称西安,东侧山峰称神仙鞍。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山区特色,全部是中低山地。聚落随山就势,整体呈现出南北长、东西宽的带状布局。村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村址平均海拔232米。境域内有一股从大南山脚下流出的一股水质良好的山泉,北流成小河,注入大石河,人称英水,现已无常年水流。东部为凤凰山公园海拔358米,为百花山支脉。村域坡地植被类型属于中低山林木、灌木丛带,除少数山体岩石裸露在外,基本都被林木覆盖。自然资源有乙煤、石板岩、石灰岩。村域内的地层有成于奥陶纪石灰岩的地下岩溶洞——银狐洞,是华北地区唯一开放的水旱洞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溶洞。面积1.8平方公里,洞体粗扩深长,平面形态结构复杂,主洞、支洞、旱洞、水洞,纵横交错,洞道间的交叉部位发育有大中型厅堂。其中,最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大型毛状晶体,长约1.8米,像猫头狐狸,为当时世界溶洞首发现,银狐洞因此得名。

境内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少雪。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的70%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高山地势,土产为谷、果。现耕地面积不足百亩,多坡地旱地,据记载,主要种植玉米、谷子、柏树等,粮食产量较低。盛产柿子,另有核桃、花椒、红果等。

下英水村历史上还是资源型村落,自古就出产煤炭,还有石板岩,加之位于商旅古道,这些资源都为下英水村带来了历史上的繁荣与昌盛,使得下英水村自古便具有了工商业氛围。因此,该地区的整体人文环境是工矿业文化、商旅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一个结合体。其中以农业为主,以工矿业、商旅业辅。这也是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此种自然环境和人口结构村落的人文环境的典型缩影。